首页 书评书摘 — 《如何阅读一本书》
文章
取消

书评书摘 — 《如何阅读一本书》

书评书摘 — 《如何阅读一本书》

写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要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阅读方面非常重要的“渔”!

《如何阅读一本书》


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写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要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阅读方面非常重要的“渔”!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原因 1

现在大家都逐渐意识到一个现象 —— 如今的阅读水平普遍是很差的。即使一本不算难、不算很厚的书,很多人也无法读完、更更别提理解。有些人甚至连阅读一篇较长的文章(超过 5000 字)都做不到。

原因 2

我之前给朋友、同事都有推荐过书,自己也每年有推荐书单的 磐石读书会成立/读书荐书更新,甚至我给别人送过书的,但是我收到的很多反馈是:很多人即使收到我送的书,也不怎么读的,我猜测很多人还是因为阅读技巧太差导致进入不愿意读书、读书收获不大的恶性循环的。

假如你觉得自己阅读技巧不够,那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值得你“从头看完”的。

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 1940 年(这个年代,可能很多人的父母还没出生),出版当时立刻就成为畅销书,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到 1972 年又出了一个修订版,补充了很多的内容。本文介绍的就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那个版本。

一本书历经这么久,还值得还单独写一篇文章来推荐,足以说明其价值。

下面,我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对此书做一下内容简介。

强调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看我的内容简介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一定要花时间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

阅读的目的

在书的第 1 章 ——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就总结了阅读的 3 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

  1. 以“娱乐消遣”为目的

“娱乐消遣”这种阅读目的,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做解释的。

  1. 以“获取资讯”为目的

“获取资讯”这种阅读目的,你只是获取信息,只需要动用“记忆力”。所以,这种阅读是比较轻松的。轻松的代价就是—— 这样的阅读给你的帮助不够大。

  1. 以“增进理解力”为目的

“增进理解力”这种阅读目的,如果某本书的内容超出了你的理解力,或者超出了你所熟悉的领域,那么你就需要花一定的力气才能读懂。这时候,光靠记忆力就远远不够了。你需要动用大脑的其它能力(分析、推理、总结、想像、等)。显然,这种阅读过程伴随着更多的思考,可以让你的头脑提升到新的高度。

“获取资讯”和“增进理解力”,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获取资讯”如同在平地走路,而“增进理解力”如同爬山。

主动阅读 vs 被动阅读

所谓的“主动阅读”,指的是:你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通常称之为“挖掘式的阅读”。“被动阅读”恰恰与之相反,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通常称之为“灌输式的阅读”。

如果阅读目的是“增进理解力”,就是典型的主动阅读;如果是为了“娱乐消遣”,基本上是被动阅读;至于目的是“获取资讯”的阅读,则两者兼而有之。

被动阅读为何盛行?

如今大部分人只懂得“灌输式的阅读”,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教育体制

目前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来都是“灌输式”的。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显然比较适应被动的阅读(被动灌输),而无法进行主动的阅读(主动挖掘)。另外,目前教育,一直以来就没有系统性地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 快餐文化

现在的人,大部分人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娱乐消遣性的阅读,长期以往,主动阅读的能力就逐渐退化。这方面的危害,微博、知乎、豆瓣、抖音、快手…… 尤其明显(窃以为,抖音、快手也算阅读的一种)。

怎样才是“带着问题阅读”呢?

那么,怎样才是“带着问题阅读”呢?作者写道: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 4 个主要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1. 作者主要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1.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这本书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1.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更多内容,请看此书的第 5 章 ——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阅读的层次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在于:介绍了 4 种阅读层次。

为什么是“层次”而不称“类型”,因为层次有“高低之分”,而且层次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 上面的层次需要依赖下面层次的技能。

1. 基础阅读

顾名思义,基础阅读这是最基本的阅读层次。在这个层次,只需要你做到“读懂书籍字面上的意思”。需要的技能仅仅是:识字、断句、联系上下文等。

显然,大部分人都已经具备这个层次了 —— 不具备这个层次的人,相当于半文盲。

对于这个层次,只是在第 3 章大概介绍了一下”基础阅读“。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龄前儿童,所以这个层次不是重点。

2. 检视阅读

此书的第 4 章介绍“检视阅读”的各种技巧。

检视阅读有时候也可以称为“略读”。它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大致搞清楚一本书的内容和主题。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略读”,其实这个技能是很有用滴。掌握“检视阅读”这个技能,有助于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判断一本书的优劣。这样就避免在烂书上浪费太多时间。另外,在后续的“主题阅读”层次,也非常依赖“检视阅读”的能力。

举个例子:现在推荐书单和推荐书的人很多,这时候我就会优先采用“检视阅读”的各种技巧,快速判断该书的价值,是否值得我一读。

3.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有时候也可以称为“精读”。一看到“精读”这个词,你就知道这是重要的技能了。显然,只有对有价值的书,才值得花力气做“分析阅读”。“烂书或平庸的书”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分析阅读”。这部分是此书“重点中的重点”。分析阅读包括如下 3 个阶段:

3.1 第 1 阶段 —— 这本书在谈些啥

主要在第 7 章介绍。这个阶段你需要做如下 4 件事情。

3.1.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3.1.2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1.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 —— 列出;

3.1.4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3.2 第 2 阶段 —— 诠释整本书的内容

主要在第 8 章和第 9章 介绍。这个阶段你需要做如下 4 件事情。

3.2.1 找出重要的、关键性的词汇,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3.2.2 从最重要的句子里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3.2.3 找出作者在论述些啥,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因果关系,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3.2.4 搞清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3.3 第 3 阶段 —— 评价这本书

主要在第 10 章和第 11 章介绍。

3.3.1 除非你已掌握某本书的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评论;

3.3.2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3.3.3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区分出书中的“事实”与“观点”;

(如果要做出批评性的评价,需要做到如下几条之一)

3.3.4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3.3.5 证明作者的知识有误;

3.3.6 证明作者的逻辑错误;

3.4.7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够完整。

另外,在第 12 章介绍了辅助阅读。辅助阅读包括利用外在的工具和资源(比如工具书,百科全书、字典、等)辅助阅读某本书。说到“百科全书”,这里提一下。如今百科类的网站已经很成熟了。这类网站可以非常有效地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在所有的百科类网站中,本人强烈推荐“维基百科” —— 其内容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包括多语种,有助于提升你阅读英文的功底。

4. 主题阅读

关于主题阅读,主要在第 20 章介绍。

所谓的“主题阅读”,通俗而言就是:为了研究某个主题,阅读跟该主题相关的多本书籍。这种阅读主要包括 5 个步骤:

4.1 找到这几本书的相关章节

找相关章节,这时候,“检视阅读”又派上用场了。

4.2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这个步骤有点类似于“分析阅读”的第 2 阶段。

4.3 厘清问题

你可以列出一些问题,然后看看这几本书能否回答这些问题。

4.4 界定议题

如果几本不同的书籍都能够回答同一个问题,并且答案有差异。那么,你可以根据答案的差异、作者的情况、进而判断出这个问题的价值。

比方说:如果某个问题,多本书的作者给出全然不同的答案,而且这几本书的作者在立场的客观性、分析的全面性、思维的深度等方面都足够。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4.5 分析讨论

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之后,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综合分析,思考一下:“为什么”这几本书的作者,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能想明白,那么你对该主题所处的领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有问题中,”为什么“类型的问题,通常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如下章节,分别介绍了具体类型的书籍,有哪些阅读技巧。

第13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14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第15章 如何阅读故事、戏剧、诗歌

第16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17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18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19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这是此书最后一章的内容,包括如下 3 个小节:

1. 好书能带来什么帮助?

前面介绍的,都是关于“如何更好地阅读”,但是书籍本身的好坏也很重要。关于好书的重要性,我这里摘录一段:

读一本好书,是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认知。

请注意这段提到的两个词”知识”和”智慧” —— 只提供讯息的书,带给你“知识”;而真正的好书带给你“智慧”。至于消遣性的书,既不会给你知识,也不会给你智慧。

2. 书籍的金字塔

书籍的好坏是符合”二八原理”的!书籍的金字塔,包括 3 层:

2.1 第 1 层

99% 的书籍对于你的能力提升是毫无帮助的。这 99% 里面,相当大一部分书是“消遣性”的,还有一些可能是跟你完全无关的领域。显然,这些书籍是不需要进行“分析阅读”的。

2.2 第 2 层

这一层次的书籍,你至少要做一次完整的“分析阅读”。经过一次分析阅读之后,你基本上就“读通”了,知道这本书的主要精华。一旦读通,以后你就无需再去阅读。顶多是偶尔拿出来翻看个别重点,复习某些片段。

2.3 第 3 层

这一层次的书,非常非常少。它们的特点是:你无法通过一次完整的“分析阅读”,就把它读通。甚至有可能你进行了 N 次分析阅读,也无法尽其究竟。

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

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这里介绍一下第 2 层与第 3 层之间的微妙差异:

第 2 层的书,当你进行多次分析阅读,每次的收获会变少。因为你的本人的积累增多了,理解力提升了,而书的内容是固定的。显然每次阅读,收获降低了。

第 3 层的书,随着你的能力提升,每一次对该书进行分析阅读,你的收获都是全新的。甚至有可能后面的阅读,收获会更多。为啥会这样捏?因为这类书的作者,境界远远高于你本人。有可能在你一生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始终有收获。因为你始终达不到该书作者的境界。

3. 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这一节有两段话,我摘录如下(粗体是我自己标注的),希望能激发大家对思考的热情:

人类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点,主要是这一点划分了我们心智与身体的截然不同。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其中一个迹象是,在力量与技巧上,身体不能无限制地成长。人们到了 30 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这是人类最明显的特质,也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其他的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个层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发展。但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这是个可怕的惩罚,因为证据显示,心智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法说明为什么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死亡。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