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造谣能速度广泛的传播
文章
取消

为什么造谣能速度广泛的传播

2. 为什么造谣能速度广泛的传播(2/30)


其实很多误传只要稍微动脑子想想就能发现问题,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不让谣言快速传播的最好方法就是形成正确的识别。

2.1 为什么造谣能速度广泛的传播

有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谣言可以传遍半个地球的时候,而真相此时还没有穿好裤子的。”我们有理由去质疑这句话是不是马克·吐温说的,但是讽刺的是,这反而证明了这句话的观点的。无论出于何处,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再真的真理了。

在几十年前,绝大部分全球的媒体都是一些大的报社和新闻网,都具备收集一手信息的方式和能力的,像路透社或是美联社这样的对新闻进行再总结或者再报道的媒体,和现在相比少之甚少的,现在信息的飞速传播,为循环报道这一现象提供了理想的温床,这种现象是说,出版物 A 发布了某一不实消息,出版物 B 随机转载,这时 A 反而把 B 当作这条信息的来源,还有一种循环报道的例子是,许多家出版物报告了同一条虚假的原始信息,之后,这条信息到了另外一个撰稿人笔下,就变成了有多处来源证实的可靠消息。

举个例子,一篇发表于 1998 年的伪科学论文宣称孩子例行注射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因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疫苗运动,然而实际上,这篇论文已经多次被科学界所推翻了,现在一些在美国原本几乎被根除的传染病正在困扰着执意不接种疫苗的儿童们,其中一些传染病还有致命的可能。

举个稍微好一点的例子,一些刻意模仿学术论文而写成的讽刺文章,也会被一些媒体当作严肃的新闻来报道,比如说,著名的英国医学期刊刊登过一篇恶作剧文章,题目为《青少年玩新一代电脑游戏时的能量消耗》,就被严肃的科学出版社引用了超过 400 次的。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比如维基百科,也是循环报道的常见源头,越来越多的作者为了快速得到信息而依赖这些网页,于是未经确认的信息,便会出现在发表的文章中,而这篇文章反而可能被引用为这条消息的出处,导致这条假消息更难被识别的。

近年来,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打破人与信息之间的屏障功不可没,但我们对迅速得到答案的渴求,也许会超过对确保其真实性的需求,当这种不严谨的态度,能几乎同时被全球几十亿人口放大,我们就需要更加的小心的,避免哗众取宠的媒体,对于可疑内容,搜索看有没有批评的声音,以及去找一篇报道的原始来源,这些都会拖慢谎言的传播,给真理更多时间,穿上鞋子出发。

2.2 其他
  1. 我们与我们所能实现的最宏大的理想之间的差异,不是我们拥有多少神奇的技巧和才华,而是我们如何理解问题和做出解决问题的决定。
  1. 人格缺陷者,典型特征是“三无”:一无思想力,二无创造力,三无情感力。
  1. 人生三大追求。人努力奋斗一生,大多是为了实现三大自由:1、财务自由:有足够金钱养活自己和家人,需要用钱时不发愁;2、时间自由:有可支配时间灵活安排工作、休息和娱乐;3、心灵自由:跟随自己内心,不让梦想憋屈。
  1. 利益的考虑在婚姻中占有一定地位,这是正常的。只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利益成了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考虑,正常就变成庸俗了。如果进而很有心计地把婚姻当作谋取利益的手段,庸俗就变成卑鄙了。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后两种情形大为增加了。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在 Python 中使用 BigchainDB 创建应用程序

重复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