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2020 第 7 期)
文章
取消

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2020 第 7 期)

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2020 第 7 期)


985 自诩“废物”是剥夺别人想做一个”废物“的权利。我们不应该是“唯金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未来必可期。

那些每日早知道


站内内链

URL :磐石读书会,那些每日早知道,2019 年汇总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1 期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2 期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3 期(疫情之下,一些分享)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4 期(警惕:招行闪电贷,不贷款也查征信)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5 期(时间是假象:时间常量与时间变量)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6 期(慢慢赢、小赢攒大赢才是正道)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7 期(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8 期(什么是内卷化,如何避免) URL :磐石读书会,每日早知道 2020 年第 9 期(人生就是一部“投机史”)


★ 资源下载汇总

◇ 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回复下载

公众号

◇ 添加好友

链接失效,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为好友,然后私聊

二维码


★ 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

◇ 请别剥夺别人做“废物”的权利

最近豆瓣一个很火的小组 “985废物引进计划” 从 5 月 10 日成立,到现在 3 个月不到,迅速的有 88796 个人加入该小组。这个小组以“【98five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为主题。

985、211 毕业人的,戏谑自己为“废物”,在这里吐槽和总结自己的失败,并自嘲为“小镇做题家” —— 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他们几乎都是没有任何资源的的人,从考上 985 大学以后,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

就是这些自诩为“废物”的 985 学生 —— 他们每个人都是极高的学历、很聪明的人,这也是其他很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要知道截至 2019 年,我们国家一个 1243 所高校,被评定为 985 的学校仅有 39 所。拿 2019 年的数据来看,高考适龄 17-19 岁人数 1712 万,高考报名 1031 万,985 录取仅有 19.9 万(清北录取仅 7200 人),录取率低至 1.16%,这还是全国平均以后的数据,比如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考上 985 的概率更是低于 1.16%。可见 985 真是天之骄子、百里挑一的人才。

正是这些天选之人,却纷纷加入了豆瓣的 “985废物引进计划”,这个小组中有个精品帖,核心内容是「985 学生陷入困境的绝大多数都是小镇做题家」,其中点赞回复最多的几个观点分别是:

  1. 学习好,但没资源,不得不转行,感觉白学了;

  2. 学习好,但与外界接触少,目光短浅、眼界窄;

  3. 学习好,但没资源,发展还不如学习不好的同学;

  4. 学习好,但面临抉择没人帮自己避,选了很坑的路;

……

然而学习好还考上 985,这个本身就是足以让绝大多数人羡慕的事情。所以一个考上 985 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说自己人“废物”,就算这个仅仅是自嘲,也是很伤人的事情。

其实那些 985 所说的自身的客观问题,更是千千万万考上大学甚至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的问题的,大家都面临着:没资源、目光浅眼界窄、没人脉……,所以这些人大可不必自嘲“废物”,和绝大多数人相比,他们有高学历、聪明的头脑,这两个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只要善加利用,肯定可以过得很好的。

◇ 学历和成功的关系

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尤其是 985 的名校,只能说起点更高,他们的能力普遍更好的,但是社会上现在普遍以收入多少来论成功的(虽然这个成功的标准太狭隘了)的前提下,收入的多少和行业、城市、公司都有不少的关系,某些行业的收入的天花板可能也就是别人行业的起点。再说一个行业的能力是有上限的,各个层次学历的人通过努力程度的高度都是可以达到天花板的顶部(这个是概率的问题的)。

学历与能力曲线图

好的学历一定等于好的未来,对于 60、70 年代的人可能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确实不是这样的,想要在社会上取得一点成绩是需要比拼综合能力、而且要在选对赛道一直努力的情况下的才可以。成功必须也是多元化,不能只看赚钱的多少。

所有的人都不必妄自菲薄的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焦虑谁都有、压力谁都有,但是我们依然要在知道所有的世事的残酷后,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望、并为之努力的。只要我们不放弃,未来一定可期。


每日早知道


每日早知道,每天问候一声。


★ 2020 年 7 月份

◇ 2020 年 7 月 1 日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 24:12)

◇ 2020 年 7 月 2 日

人大法学院院长王轶在 2020 毕业典礼上发言中提到:“人文学科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境界, 社会科学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良心,自然科学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 境界、良心、勇气,长远影响 依次递减,所以很多人只是没有意识到文科更重要的而已。

人文社科 是一个人的底子,底子不好,楼越高越危险的。

◇ 2020 年 7 月 3 日

我们往往会后悔以前只是想过而没有去做过某件事,所以假如你有一个想法,可做可不做时,不做的话,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 2020 年 7 月 4 日

人们对于来自外界的肯定的强烈需求,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不够自信,是因为并不真正理解世界运作的底层复杂规律,但是要理解这些是需要时间和努力,各种弯路上的挫败折腾,并不存在捷径。

然而因为大家都想要捷径,所以大家都非常在乎外界的肯定,并以此为指导的标杆,所以,世间生出无数可笑的生活在自己虚妄泡沫里的喜剧之王。

◇ 2020 年 7 月 5 日

腾讯能被三个人骗了,说明黑天鹅事件确实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发生的;同时,腾讯的危机公关做的很好,说明了未雨绸缪、踏实认真的努力是会在黑天鹅出现时很好的应对、甚至化危机为机遇的。

◇ 2020 年 7 月 6 日

人生能有几回搏, 但是一定别瞎搏,别忘了:前几年一些人凭运气的赚的钱,这几年都凭实力(也就是你所谓的搏)亏得查不多的。

◇ 2020 年 7 月 7 日

今日高考,金榜题名。

做有做的理由,不做有不做的说辞。1977 年 12 月 10 日起,中国关闭了 11 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 万青年参加了高考。当年 8 月份,邓小平提出立即恢复高考,教育部领导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维持推荐上大学的办法。邓小平说:那就让来得及的人干吧。结果,当年 12 月就恢复了高考。 ​​​

我爸爸刚说,他 76 年中考,那时候还是推荐的、不用考试,农村 20% 的推荐,城镇 40% 的推荐;他 79 年参加高考,那一年高考分数不算很多;我们村有复读五六年然后才考上的大学的,那时候中专、技校都包分配的,才是真正的高考决定命运的。

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才发现高考真的不能改变命运,很多人毕业多年以后才发现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 2020 年 7 月 8 日

全球统计前五名:当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

第一名:90% 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第二名:73% 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第三名:62% 的人后悔对子女的教育不当; 第四名:57% 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第五名:45% 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用一颗饱满的灵魂去面对每一天,活的无悔无怨,潇潇洒洒,给生命加持超高能量!

◇ 2020 年 7 月 9 日

我们必须要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现信息和噪音的区别,学会从噪音中寻找信息。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不同重要级。

信息本身不会告诉我们这些艺术,只有浪费和错误才会教会我们明白:不是我们自己明白的东西,对我们根本没有用处,无非浪费记忆和时间。

◇ 2020 年 7 月 10 日

投资理财专家的话术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实际情况是,你越理财,财越不理你。各种资金盘、P2P,嗷嗷待哺,股市,期货,公司私募,都在等着你的资金进来。

说白了大部分民间投资项目,都是非法集资,就看查不查和什么时候崩盘。实际上在中国普通人除了买房以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投资渠道。

至于说那些利率极低的什么各种宝,各种活期、死期,其实那只是大资本家们筹集资本再放出去赚大钱的集资渠道,然后分你点利息而已。也完全算不上什么理财。

散户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理财市场,都注定是被收割的。

◇ 2020 年 7 月 11 日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赚钱,这样就有人在群里发红包了的,我就能捡几个馒头吃的。

我也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富人的,这样我就算有困难,我随便一抱,都是大腿的。

◇ 2020 年 7 月 12 日

自由度的划分:投资自由 > 住房自由 = 买车自由 > 迁徙自由 > 工作自由 > 恋爱自由 > 超市自由。

◇ 2020 年 7 月 13 日

投资需谨慎,自己要长脑子,别被别人带偏了,自己要为自己的钱和决定负责的。

◇ 2020 年 7 月 14 日

国家如果明目张胆规定丁克多交税,估计各方都接受不了。

但是如果国家对多生孩子家庭给补贴,变相让丁克多交税,大家又普遍觉得没啥问题。而且很多国家都在这么搞了,我国估计也快了。

◇ 2020 年 7 月 15 日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不会成为问题,生产力的提高,绝大部分劳动者都不是现在这样的劳动方式,低端劳动人口成为多余的人,我们只要把年轻一代孩子培养好,成为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人就可以了,少量劳动人口的产出足够养活所有人。

◇ 2020 年 7 月 16 日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爱一个人总是会有太多的期盼,太多的幻想,求而不得,如果走得太累,身负太多心酸,请适当的选择放下。

◇ 2020 年 7 月 17 日

发现斩钉截铁地说一些观点,哪怕就是荒谬无比,也还是有吸引力。相对正确的观点总是乏味的,荒谬才能让人有一点探险的乐趣。何况总会有一些人是软弱的,观点正确与否不重要,他们只是迷恋那份斩钉截铁。荒诞的坚定,好像也能提供一点安全感似的。自媒体喜欢极端化表述,大概也有这个原因吧。 ​​​

◇ 2020 年 7 月 18 日

消费主义是资本家的阴谋。资本家一般都是生产者吧?生产了东西,卖给谁呢?消费者。没人消费怎么办?就花钱找明星打广告,告诉你什么东西是有档次的。你看见有钱人用,明星都用,你以为是啥好东西。其实别人买奢侈品,跟买一辆自行车一样简单。你呢?要花一个月甚至半年工资。所以,你越来越穷。

◇ 2020 年 7 月 19 日

在社会上,不管是和谁相处,都要尽快的把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表达清楚的。

◇ 2020 年 7 月 20 日

如果你同时养了猫和鱼,猫吃了鱼,你除了责备猫,更应该责备自己。同样的道理,当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点,却不加防范,而且吃亏的时候,除了怨恨那个人,更应该检讨自己。每个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善与恶,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对方表现得善良,而忘记了他也有人性的弱点。

——刘墉 《不好也不坏的人》 ​​​

◇ 2020 年 7 月 21 日

自我欺骗,和庞氏骗局有类似的特点,就是只要能够找到更多人接盘认同这个想法,那么自我欺骗就是一个有利可图,有合理性,有进化优势而且很舒服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群体内很自然的现象。

这种自我欺骗的泡沫迟早会破,但被现实戳破的时间点很难提前预测,所以对于自我欺骗者而言,阻力最小的方向就是继续骗下去。

我们骗自己,认为自己很特殊,很聪明,很有才,很漂亮很帅,等等 (实际情况往往是很普通,愚蠢而顽固不化,正在变得又老又丑又胖,等等),在自己存在的小环境内可以感觉很舒服。

但是一旦改变环境,周围的人不接这个自我欺骗的盘,这种欺骗难免经不起检验,于是就会出现各种荒谬可笑的精神分裂的应对方式。

◇ 2020 年 7 月 22 日

人类所有的真实的快乐,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无论是金榜题名的快乐、还是事业成功的喜悦、甚至包括洞房花烛的激动。所有真实的快乐,都需要长久的铺垫与努力。

◇ 2020 年 7 月 23 日

假如劝酒演变成劝书的话:

  1. 我反正一口气读完,你看看着办?

  2.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听别人说,你看小说,可是整宿整宿不睡的看的,你这样就没意思了!

  3. 我那还有几箱经典名著没开箱呢,你要喜欢看,今晚就开一箱,你随便看。

  4. 只要你想看,你随便看,小说、古典名著、外国名著、技术书……,咱这都有,你随便挑。

  5. 这说这本书,算是极品书,我这没有,等我以后遇到了,一定买一本,到时候再看,今天先将就着把这本看了的。

◇ 2020 年 7 月 24 日

有一句话是这么安慰那些无法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的:看你身后的人,而不是面前的人。换句话说,看看有多少人不如你。这句话千真万确,而且应该能够让人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快乐。但是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按照大自然把我们的脸设计的方式,除非用力拧头,否则只能向前看。

◇ 2020 年 7 月 25 日

人在资源匮乏的时候往往都会做出一些短视的决策,这种决策不但不会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反而浪费了本来就匮乏的资源。

但这又是人的一种惯性,或者就是基因里面自带的在匮乏模式中的焦虑,要自己去克服可行性不大,唯一有效的策略就是永远保持 6 个月的资金储备。

◇ 2020 年 7 月 26 日

不要把讨好别人看得比保持自己的好名声更量要。当你失去了你的好名声,你也会失去信誉,取而代之的是别人对你的蔑视。但是一个拥有名声的人永远都不会缺少朋友、帮助和信誉。

◇ 2020 年 7 月 27 日

不要凭借你根本不拥有的东西来进行筹划,也不要花费你未来的收入,因为它们往往不会实现。大多数时候,一些伟大的商人显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破产的。抱着未来能得到巨大利润的期望,他们向人借贷,而利息是固定的,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归还。但是,利润经常无法在预期之内收回,结果一个被认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会走向毁灭。

◇ 2020 年 7 月 28 日

凡事开头难、中间难、结尾也难。不做就不难,但是你要是说不做更难,那就选择做,至少相对简单点。

◇ 2020 年 7 月 29 日

最近我“变懒”了,写的东西少了,GitHub 的提交变少了、公众号更新也少了、群里说的也少了,其实并不是我想的少了,而是我在想做一些调整和突破的,在一个模式下呆久了,人就会不自觉的进入“舒适区”,因为要做的事情、思考的模式、做事的效率都会提升,会变得轻车熟路,这个时候做事情变快了、变好了,但是自己的提升却会不知不觉从爬坡期进入一个平缓期,所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在想的就是这个事情,应该会有一些新的改变,希望越来越好。

◇ 2020 年 7 月 30 日

社会的改造,不是一天早上大家醒来时世界忽然改良了,须自个人“不苟同”做起,须先有少数人的“不同”,然后可望大多数人的渐渐“不同”。—— 胡适(1921.4.30)

◇ 2020 年 7 月 31 日

做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呢?

通常有这 9 个特点:守信、守时、勇于认错、不在背后谈论八卦、心中有他人、不吹嘘、足够真诚、不占小便宜、有一定的能力。 ​​​​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